**长城基金梁福睿:美国拟对药品征收关税,预计对创新药影响有限**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医药产业的广泛关注。然而,长城基金梁福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若后续出台针对药品的加征关税规则,对创新药的影响预计相对有限。这一观点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定心丸,同时也引发了对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梁福睿指出,创新药受到关税影响较小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国内创新药企业出海主要以BD合作模式为主,最终由合作方来进行生产销售。这种模式下,创新药企能够利用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来消除关税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梁福睿还提到,对于自主进行销售的创新药公司,其制剂生产已基本实现美国本土化。这意味着,即使美国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这些公司已在美国设立的生产基地也能有效应对,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市场的持续拓展。
此外,梁福睿还从数据层面进行了分析。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中,西药部分达到64.25亿美元,进口额中西药部分为63.33亿美元,药品进出口总额基本持平。这表明,中国医药产业在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为应对关税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梁福睿进一步强调,创新药企业之所以能够相对抗压,还因为其拥有高附加值和多元化供应链布局。通过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创新药企能够抵消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例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国内创新药企,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在面对美国关税政策时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对药品征收关税的政策也引发了全球医药产业链的重新洗牌。一方面,跨国药企可能加速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等原料药生产大国则可能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提升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这种变化对于创新药企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梁福睿认为,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对部分医药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创新药企仍有望通过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实现“危中有机”。他指出,国家正在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补贴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政策红利将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此外,梁福睿还提到了license-in模式公司可能受到的影响。他表示,由于较多公司积极进行地产化布局,并且部分所引进产品的生产地位于欧洲,暂时不受关税影响,因此这类公司受到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同时,中国也曾在2024年初对部分抗癌药和罕见病用药实施零关税,预计相关企业可以积极申请药品进口关税豁免,进一步减轻关税负担。
在谈到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医药产业的影响时,梁福睿表示,这一政策可能加速全球医药供应链的重构和整合。一方面,跨国药企可能通过在美国设立生产基地或加强本土化生产来降低关税成本;另一方面,中国等原料药生产大国则可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来提升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这种变化将促进全球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
然而,梁福睿也提醒道,尽管创新药企相对抗压,但仍需警惕关税政策带来的潜在风险。他建议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灵活调整供应链和生产布局,以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拟对药品征收关税的政策引发了一定的市场担忧,但长城基金梁福睿认为其对创新药的影响相对有限。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供应链布局、利用政策红利和国际合作等举措,中国创新药企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浩,本文标题:《梁福睿论关税:美拟征药品税,创新药影响或有限》